您好,欢迎访问 黔东南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官方网站!
  • 传真:0855-8258530
  • 电话:0855-8257607

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普法宣传)
2025-04-25 08:25:35   来源:黔东南州水投    点击:

  2025年4月20日至26日是第25个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举办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自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活动将紧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的推进实施,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收官、高标准谋划“十五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目的。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1.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宣传周活动,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公众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周活动重点展示知识产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质量服务和高水平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果。

  3.推动改革深化。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在知识产权领域深化改革的工作成果,展示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促进开放方面的作用。

  4.展示创新成果。通过展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相互支撑作用,展示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和成效。

  5.法律法规普及。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普法宣传,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认识。

  二、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它可以像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进行买卖、赋予和使用,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有形财产。

  三、知识产权主要包括?

  1.专利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按照专利法规定,经受理、审查,对符合授权条件的发明创造成果,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的独占、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是新产品、新技术依法独占现有市场、抢占潜在市场的有力武器。我国将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

  2.商标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服务上采用的,为了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申请人按照法定手续向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经过审核后准予注册的商标称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3.著作权。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处分其作品的权利。版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印权、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等17项权利。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版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版权所有人可以向有关管理单位登记作品版权,版权登记不是取得版权的前提条件,但是版权登记证明文件可以作为主张权利或提出权利纠纷行政处理或诉讼的证明文件。

  4.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地理标志是基于原产地的自然条件和原产地的世代劳动者的集体智慧而形成,它属于原产地劳动者集体所有。

  5.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6.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四、哪些行为会侵犯知识产权?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了七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情形,如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详细规定了侵犯权利人著作权的相关情形,如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剽窃他人作品。

  五、常见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1.未经授权使用知识产权。在生产、经营、广告、宣传、表演和其他活动中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2.伪造和擅自制造知识产权标识。伪造、擅自制造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并销售这些伪造或擅自制造的标识。

  3.变相利用知识产权。以各种方式利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4.未经授权在企业注册中使用知识产权。在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册和网站、域名、地名、建筑物、构筑物、场所等名称中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5.为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为侵权行为提供场所、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

  6.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侵权行为。

  六、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后果和应对措施。

  1.法律后果。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可能会面临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封存相关财物、收缴并销毁侵权物品等法律后果。

  2.应对措施。权利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行政机关查处侵权行为等。此外,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申请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也是预防侵权的有效手段。

  七、如何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维护知识产权是保护创新成果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帮助您有效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应对措施。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登记版权。

  2.技术手段保护。使用数字版权管理添加水印。

  3.行政与法律手段。申请专利和商标签署保密协议。

  4.日常管理与记录。保存创作证据明确知识产权归属。

  5.积极维权。监控侵权行为举报与诉讼。

  6.社会参与宣传。参与知识产权活动举报盗版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您可以全方位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文字来源:微信公众号“长北大事小情”)

上一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普法宣传)
下一篇:普法宣传——读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普法宣传)